毕业季·物质师生说|余高涵:在尝试中寻找方向
个人信息
余高涵 2018级本科生
物质学院 物理专业
来自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毕业去向:
匹兹堡大学物理与天文系全奖博士(Ph.D)
在校情况:
GPA绩点:3.5/4.0
乒乓球社社长
参加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UPT)校队,团队荣获全国二等奖
大四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交流学习
2021年度优秀学生,社会实践优秀视频
科研实践经历:分别进入上海科技大学李军教授课题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Feng Wang教授课题组实践
相识
在高中时上科大老师来到我们高中宣讲,了解到上科大是一所新建的小规模的高校,不求大而求质、小规模高水平的这一点非常吸引我,我毫不犹豫地参加了校园开放日,并最终选择了上科大。从各种意义上来说,我都算不上是一名拔尖的代表。我的GPA在学院并不靠前,甚至大一大二可以说是偏低的,大三使劲一下才够到3.5。我的科研也不优秀,更多只是参与了一下,没有什么拿得出来的成果,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学生度过了四年。课程学不懂的时候可太多了,也经历了很多迷茫,不知道未来应该做什么。不像很多竞赛的同学,从高中就接受了很多物理训练。我选择物理更多是朴素的认为:“物理可以让我更好的认识世界”,其实完全不知道物理学前沿在做什么工作。站在今天的角度看来,这样做选择实在是太草率了,但如果问我有没有后悔,我一定会回答“完全没有后悔”。因为我清楚的知道,如果不是选择了物理,我可能不会学习量子力学,不会接触到那些真真正正构成世界的、正在永恒的在我们身边运行着的规律。
虽然不是典型的“优秀学生”,但我也度过了有趣和充实的四年。我会讲几件在本科对我非常重要的事情,来回顾我的大学生活。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个普通的上科大孩子的四年。
大一:竞赛的历练
在我大一时,恰逢物质学院第一次选拔校队参加了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UPT),我欣然报名参加。尽管竞赛本身考量更多的是物理学的广泛知识,以低年级本科生的知识储备很难上手(至少需要学过量子力学,一般也就是大三之后),但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尝试科研实验对理解竞赛题目极其重要。CUPT中的题目多为生活中有趣的现象,比如海市蜃楼的原理、经典力学、电磁学等,很适合低年级的物理专业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备赛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挫折:实验做不出、模型解不出……好不容易走上正轨,结果发现模型和实验对不上,最后我们不得不对模型一点点进行改进。在解题过程中,有时是发现了新的好的文献,有时候是加入一项之前忽略的考虑,这种突然带来的突破总是很令人兴奋。为了准备比赛,我们十几位同学前前后后准备了九个月左右时间,就连暑期也留校实验。在这个充满思维火花碰撞过程中,我们不仅逐步理解了诸多物理原理,也收获了宝贵的团队友谊。
CUPT实验 循环摆的轨迹图
大二:Backspace工作室
在大二的暑假,因为疫情影响,我和很多同学一样没有回家。几名对于视频制作和商业运营感兴趣的同学恰好凑在一起。我们向学校申请了一个自己的小小工作室,有了自己折腾的场地,想尝试制作科普短视频。经过一个暑假的准备,我们终于在暑假结束前发了第一期视频,万万没有想到在B站上的反响非常好,B站知识区的编辑主动联系到了我们。最后,我们的视频不仅在B站上被大量点击观看、还被中科院物理所、新华社等知名媒体的视频号转发。这使得我们信心大增,在积累一些经验之后,我们的工作室更是承接了一些项目,比如帮助中科院小卫星所制作碳卫星的科普视频。
发布的第一支视频
上海科技大学虽然以理工科为主,但也提供管理、金融、经济领域的辅修,在工作室中的大家基本都有本专业加商业管理辅修专业的知识积累。顺着最初时的这一股劲,我们成立了公司。而后在创管学院教授的推荐下,我们又赢得了风投的青睐,获得了50万的种子轮投资。这份经历对于本科生,可以用“奢侈”来形容。虽然我在后期因忙于准备出国留学的原因,逐渐退出了工作室,但每每听到朋友又做出了什么进展,亦或是面临了哪些困难,我都为他们感到开心、为他们出谋划策。因为我相信经历了这样一次创业的历练,即使失败也是宝贵的经验。上科大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和创业平台,让我们能够将想法落于现实。
Backspace 工作室
大三:进入课题组
在大三上半学期,我向物质学院李军教授询问能否加入实验室接受科研训练,李老师并没有因为我是本科生,能力有限而敷衍了事。他热情地带我参观了实验室,指引我开启入门的工作,我也正式开始接触到真正的科研。在课题组师兄的带领下,我开始学习很多做器件会用到的仪器,比如电子束光刻、二维材料转移台、物性测量系统等。上海科技大学的实验条件无疑是一流的,学校有多个专门的顶尖的大型仪器平台,比如我们实验室常预约的物质学院软纳米加工实验室配备了专门的工程师对我们进行培训,协助我们进行试验。各个平台有很多标准操作规范文件可以查阅,只要提交申请,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都可以接受训练上机操作。
经过半年的学习,在大三下我拿到了第一个小任务,制作石墨烯(Graphene-CrSiTe)的近场效应器件。我尽量利用课余时间和暑假的时间去不断探索和实验,也是这次的经历,让我更加真切的认识到了“做题”和科研的不同:科研总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实验室原有的电极大小不合适,但小电极的参数需要从头摸;开始转移之后,尝试了六七次,总是只能提起来一半的石墨烯,怀疑这两种材料的粘性不够,需要另换一种磁性材料。总以为可以顺利的按照计划,步步为营,但实际上时间总花在解决一个个冒出来的问题上,深度体验和认识科研的不易,也磨练了我随机应变,不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软纳米实验室
尝试进行device制作
大四:UCB海外交流
受益于上科大丰富的国际交流项目,我在大四来到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交流学习。伯克利的物理系不仅规模大,更是水平顶尖,对于物理学各个分支的研究都十分全面,这也推动了我去系统化了解整个物理学都在做什么内容,加深了我对于自己兴趣点的拓展和了解。在上科大打下基础后,在伯克利交流中我能很快从不同角度理解这些知识点。伯克利的教授科研授课都十分优秀,我还记得讲授量子力学2课程的Zi-Qiang Qiu教授,在对一些抽象的物理过程会给出一个非常图像化的解释,可以用两三句描述清楚书上一个复杂的公式,使人瞬间有一种通透感。
Zi-Qiang Qiu 教授的量子力学B课堂
在伯克利更加希望的是进入实验室学习,但伯克利的实验室不像上科大那像想进就能进,经历了一个月、五次的尝试后,我终于收到了Feng Wang教授的回信。在组内PhD学长的带领下,学习制作ABC堆叠三层石墨与hBN超晶格器件,近距离的去观察学习优秀的科研工作者的素养和习惯。带我的PhD学长做事非常利落,做实验就会非常投入的实验,效率很高。在我有问题询问他时,他永远可以非常清楚的讲出背后的物理、仪器中发生的过程,说明他对于实验掌握的很扎实。在和他相处的过程中,让我认识到:“原来这样做实验才是好的、优秀的”,更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在越来越深入地了解之后,逐渐会认识到世界的浩瀚,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重大突破的背后往往有很多研究者的长期积累。用自己的力量认真努力地参与其中,尝试去推动一点点人类认知的壁垒,也同样是很酷的事。
Sather Tower夜景
我的大学四年实际上一直在迷茫中探索,一点点找寻方向。大一的我,学习物理之余,想往商科发展而辅修了管理;大二的我,想要开展工作室创业就可以申请到场地和资源“折腾”,想要尝试科研训练就得到了一流教授的支持进入实验室;大三大四的我,想出国看看外面的世界,就有人均丰富、触手可及的交流项目资源可以申请……我很感谢上科大给予了我们如此自由发展的平台,提供了许多资源帮助到我们,在有想法的时候,真的可以去实现。在上科大让我去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一步一步的帮助我去寻找未来的方向。可以说上科大的高师生比,充足的资源帮助了我去尝试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工作室选题有不懂的部分、面对人生未来的选择时等等时刻都得到很多老师的建议和帮助。
天地广阔,愿同学们不要将大学仅仅束缚在课本之上,何不尝试各种潜在的可能性,最终你会找到适合自身的方向。
毕业寄语
物质学院 李军教授
祝贺高涵即将大学毕业,并如愿进入匹兹堡大学继续从事自己喜爱的凝聚态物理研究。希望你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不管身处什么样的环境、相遇什么样的人、遭遇什么样的挑战、经受什么样的诱惑,始终能崇尚陈寅恪先生对青年人所期许那样:“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
供稿:余高涵、王康宁
编辑:陈蕾
排版:张启洋
带你了解上科大物质学院
(点击专题下方链接,直达精彩内容)
本科生如何开启科研实践“新世界”(1):冯霆楷回顾科研初探路
Ta的故事,你的启示 | 毕业生分享合辑•Episode 1
Ta的故事,你的启示 | 毕业生分享合辑•Episode 2
Ta的故事,你的启示 | 毕业生分享合辑•Episode 3
Ta的故事,你的启示 | 毕业生分享合辑•Episode 4
>> 一流学科,一流培养|2021届"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毕业生一览
欢迎扫码 关注我们